偶翻《史記》,發(fā)現(xiàn)書中多處熟悉的家鄉(xiāng)地名,索性我從頭到尾翻了一遍。有關(guān)“亳”字的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一種不是“亳州”的“亳”。《孝武本紀》:“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封禪書》:“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壽星祠”“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
這兩段話中的“亳人”很明顯不是亳州人甚至也不是亳這個地方的人,按照他們奏議的內(nèi)容,我認為應該是一個官職,這樣我們對“亳”字可能有更清楚的認識,那就是“亳”是一個祭祀場所或者祭祀機構(gòu)。
還有一種是“亳州”的“亳”?!妒酚?middot;六國年表》:“湯起于亳”。《殷本紀》:“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丑有夏,復歸于亳。”“既葬伊尹于亳。”《秦本紀》:“三年,與亳戰(zhàn),亳王奔戎,遂滅蕩社。”《樊酈滕灌列傳》:“從擊秦軍,出亳南。河間守軍于杠里,破之。”
這個說得很清楚,“亳”是商王朝的起源地,除非有新的出土證據(jù)推翻現(xiàn)有結(jié)論,不然,作為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上的一個專有詞匯,我認為,這一點已經(jīng)沒有太多爭論的價值。
最后一種沒有寫成“亳”的“亳州”,比如譙、干谿、蒙、城父?!蛾惿媸兰摇罚?ldquo;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按照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看,這幾個地方也就是蘇北、皖北到豫東一帶,有人主張按照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來劃分歷史資源,這種看法被認為是狹隘的地域主義,但是也沒有更好的折中辦法,難不成按照歷史資源重新劃分行政地域?或者“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
《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我有朋友旅行來到亳州,她回去跟我說,亳州的孩子語文應該很好,因為看你們的地名跟看文言文一樣,亳州就是這些文言地名的守護者。舊時的“梁”和“宋”都是比較大的地域概念,亳州當然是屬于安徽的,所以所有屬于亳州的都是安徽的,但是歷史總在發(fā)展,地名也在變化,換個時間就不一定了,比如現(xiàn)在的鹿邑就曾經(jīng)屬于亳州,但是就不能說鹿邑屬于安徽。在這一點上,阜陽是榜樣,現(xiàn)在市政府對外宣傳,已經(jīng)不再提曹操、華佗和老莊了。
《龜策列傳》:“楚靈將背周室,卜而龜逆,終被干谿之敗。”杜預注解說:“干谿在譙國城父縣南,楚東境。”沈括的《夢溪筆談》說:“楚靈王十一年,王狩于州來,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王次于干溪。此則城父之干溪。”干谿之敗最終導致楚靈王自縊,兩個兒子熊祿、熊罷敵,被蔡公熊棄疾殺死。楚靈王是誰?這段記載跟亳州有何關(guān)系?
和楚靈王有關(guān)的、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楚王好細腰”?!赌?middot;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所以后人寫出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詩句。晏子使楚,問晏子“齊人固善盜乎?”,而使晏子說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那個楚王,也是楚靈王。
《楚世家》:十一年,伐徐以恐吳。靈王次于干谿以待之。十二年春,楚靈王樂干谿,不能去也。國人苦役。陸賈《新語》曰:“楚靈王作干谿之臺,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窺天文。”《左氏傳》曰:楚子次于干谿,雨雪,王皮冠,秦復陶,秦所遺羽衣也。《吳太伯世家》:“十二年,楚復來伐,次于干谿,楚師敗走。”《昭明文選》引《左氏傳》曰:楚子成章華之臺于干谿,一朝叛之。
以上四則準確點明了楚靈王此次出征的時間、目的、氣候條件、結(jié)果和失敗的原因。但是至于楚靈王在此建章華臺并“樂不思蜀”的原因卻眾說紛紜。照陸賈說,楚靈王建造章華臺并非為了享樂?!讹L俗通義校注》里說:“《春秋繁露·王道篇》云:‘乾谿有物女。’此云狗物,猶言狗魅也,非衍。”而明代余邵魚的《周朝秘史》則說:“(楚靈王)游而不返,朝夕宴于干谿。”楚靈王在此聲色犬馬,似乎確是事實了。
《秦始皇本紀》:“殺陳勝城父。”《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屠城父,至垓下。”如果有朝一日,亳州城區(qū)劃出一個新的區(qū)來,我有兩個建議,一個是“藥都區(qū)”,這當然是理直氣壯的事情,畢竟前面有花都區(qū)、瓷都區(qū)、堯都區(qū)、郫都區(qū)做例子。另一個是“城父區(qū)”,畢竟這個名稱的歷史感太強了。陳勝殉難的地方,其歷史意義,非同一般。
《貨殖列傳》:“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查看現(xiàn)在的地圖,無論如何從沛到陳都不大可能繞過亳州,當時的“西楚”就是現(xiàn)在蘇北、皖北和豫東一帶,亳州地界上關(guān)于項羽的傳說,就并非空穴來風了。(◎楊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