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 “逆行者”并不孤單 在蒙城 有許多人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支援著這場戰(zhàn)“疫” 一個個關于愛與責任的溫情故事不斷上演…… 1 張麗榮:暖心行動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墻“李嬸 我是村干部張麗榮 我們來給您送物資了?!?/span> 小澗鎮(zhèn)靈山村村干部張麗榮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為居家隔離人員送去了蔬菜、肉、水果、紙巾等生活必需品,讓居家隔離人員安心隔離。 為了保障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所需,張麗榮幫助他們購買生活物資,叮囑他們安心居家隔離。隔離人員有什么需求,她和同事們都是第一時間響應并幫助解決,竭盡所能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讓居家隔離人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 2 朱建軍:身體力行做榜樣,默默守護居民的安危朱建軍是城關街道望月社區(qū)的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疫情期間,他積極參與社區(qū)入戶摸排工作,身體力行守護居民的安危。 朱建軍負責的片區(qū)多是老舊小區(qū),沒有電梯,上下樓全靠雙腿一步步地走。 57歲的陳建軍還有腰傷,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從一樓到六樓,從第一棟到第十棟。他就這樣,一家家敲門,一家家詢問:“你好,家里有在外地的嗎?”“誰在外地呀?” 幾天來,朱建軍嗓子啞了,雙腿打顫了。但他從不叫苦不叫累,實在撐不住了,就坐臺階上歇一歇,喝口水繼續(xù)干。他身體力行做榜樣,默默守護居民安危的行動也感染著他的同事,感動著他所負責的轄區(qū)居民。 3 盧帥:居家隔離不隔愛“査老師,今天醫(yī)生上門給你打針了嗎?” “打了。非常謝謝你。一定注意身體哈!” 近日,城關街道黃海社區(qū)片長盧帥收到居家隔離人員查老師發(fā)來的感謝信息。 幾日前,盧帥收到他負責的片區(qū)居民査老師的求助信息。查老師因為身體不舒服需要每天打針,但由于居家隔離無法外出。為解決査老師的就醫(yī)問題,盧帥迅速請示上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經同意后,社區(qū)黨委迅速聯系醫(yī)院開啟就醫(yī)“綠色通道”,讓査老師得到了有效復診和續(xù)藥,保證了特殊人群精準順暢就醫(yī)。 4 王永軍:我是黨員,干不來轟轟烈烈的大事,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王永軍是蒙城縣公安局拘留所教導員。2021年6月受組織部選派到立倉鎮(zhèn)黃龍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 自疫情發(fā)生以來,王永軍積極參與“五包一”工作,為村里14家居家隔離戶運送生活物資、測量體溫、采集核酸,同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政策宣傳。一圈跑下來,半天時間都不夠。大家勸他歇歇,他總說:“我多干些,你們就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我能撐住?!?/span> 王永軍在“敲門行動”、“零點行動”中總是身先士卒,搶在第一線摸排、登記人員信息。休息的地點也從村部轉移到執(zhí)勤點,他總是說:“我是黨員,干不來轟轟烈烈的大事,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5 高曉東:用實際行動詮釋“軍人本色”3月14日,我縣發(fā)現1例無癥狀感染者并快速響應。“00”后退役軍人高曉東第一時間聯系社區(qū),“我是轄區(qū)內一名賣奶茶的商戶,咱這被管控了,看到你們?yōu)樯鐓^(qū)居民服務那么辛苦,別的幫不上忙,從現在開始,我給你們送工作餐。” 之后的每一天,高曉東和他的店員從早晨8點鐘就開始準備,制作奶茶、蒸米飯、炒菜……,確保中午12點前將工作餐送到一線社區(qū)工作人員手中。中午顧不得休息,他們又開始準備晚飯。有時,他還托人從管控區(qū)外購買其他食品給他們改善伙食。 一次送餐途中,高曉東跌倒受傷,右手縫了8針。大家都勸他回家休息,但高曉東卻說,“我是退役軍人,服役時因救火受傷都沒離崗,這點小傷不算什么”。 高曉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本色”,展現了新時代退役軍人的精神。 6 楊莉:“我愿成為抗疫前沿一名戰(zhàn)士!”楊莉是蒙城縣住房發(fā)展中心職工。疫情發(fā)生后,楊莉的單位所在地正處于管控區(qū)范圍內。她主動申請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在第一輪核酸采樣現場,楊莉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維護現場秩序,對人員進行疏導。在接下來的幾輪核酸采樣工作中,楊莉和醫(yī)護人員一起,挨家挨戶上門采樣。穿著防護服不能喝水,幾棟樓跑下來,腿腳酸痛,汗水濕透衣背……但她依然咬牙堅持。 楊莉說:“疫情無情人有情,我愿成為抗疫前沿一名戰(zhàn)士!能夠為大家做點貢獻,我很榮幸!” 向所有默默付出無悔奉獻的 抗疫英雄和志愿者們致敬! 愿山河無恙 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