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OPPO發(fā)布了新的微電影《熱舞吧!青春》,迪麗熱巴首次在微電影中飾演“OPPO手機人”,與人氣男團UNIQ成員王一博飾演的街舞少年演繹了一場為夢想奮不顧身、為了熱愛不留遺憾的逐夢故事。其中傳遞的態(tài)度就是——live for real,用迪麗熱巴劇中的話來講:青春不留遺憾,勇敢活出自己,這才是青春應有的態(tài)度和樣子。
4月17日,OPPO與《我們的街拍時刻》合作推出了戚薇、張慧雯、袁婭維的街拍態(tài)度海報,海報依舊聚焦于#R15就要這樣紫#,鼓勵年輕人走上春天的街頭,勇敢自拍,展示出年輕應該活成的樣子。
4月18日,OPPO又聯(lián)合《YOHO!潮流志》推出了6組由潮人、模特、時尚達人等不同圈層人士拍攝的態(tài)度海報。這些來自不同圈層的年輕人代表,各種具備明顯的標簽:如街舞達人、旅行達人、新銳設計師等,但共同的特點依舊落在個性與態(tài)度上——不愿被束縛,大膽追求自己的熱愛與夢想。
進入4月以來,OPPO的一連串營銷動作,所謂何來?實際上,這些就是伴隨OPPO R15發(fā)布的媒體溝通會上,OPPO副總裁吳強提出了四維一體的“漸變”策略中,品牌“漸變”的具體表現(xiàn)。一系列注重引領青春態(tài)度的密集營銷,就詮釋OPPO在品牌策略上的升維變化。
此次態(tài)度營銷的兩個元素“明星”與“潮人”,已經(jīng)是OPPO營銷的常用手段。而明星強大的粉絲拉動力與潮人形成的符號效應,也因OPPO的成功備受推崇,成為業(yè)界競相使用的方式。
同為使用“明星”與“潮人”,OPPO與效仿者的區(qū)別有多大?以OPPO“手機人”系列微電影為例,前期以“我是你的XX phone”為主題,對應李易峰、Tfboys、楊洋、楊冪推出了四期系列視頻,主要形式是將偶像直觀的化身為OPPO手機人,可以在生活中貼身相伴,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滿足粉絲的想象。從2017年開始,OPPO“手機人”第5部正式將主題更換為“看不見的TA”,弱化明星成分,通過大片的質感呈現(xiàn),將產(chǎn)品功能點與故事結合為非常巧妙的IP,增強用戶的代入感,開始傳遞產(chǎn)品與用戶的情感連接。
如今,OPPO這次又推陳出新,將“明星”與“潮人”帶來的巨大流量,導入到一個更有價值的方向——以態(tài)度為引擎的品牌忠誠度——之上。借助《熱舞吧!青春》OPPO再次完成了營銷水準的升華,從對于明星的粗暴“圓夢”到態(tài)度營銷,完成了目標消費者高階精神需求的達成。
如今,OPPO可以說是面向年輕用戶最成功的國產(chǎn)手機品牌。然而,真正的困難往往就在于改變已經(jīng)被驗證過的成功模式。那么,OPPO為何還要選擇在市場寒冬中尋求“漸變”?
除了策略上的考量以外,相信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OPPO本身就是一家“有態(tài)度”的企業(yè)。這個品牌基因,同樣可以解釋為什么OPPO能在態(tài)度傳達上如此擊中年輕人的內(nèi)心。除了OPPO本身對于消費者的深度聚焦與洞察外,OPPO與它所倡導的一樣,本來就是一家“live for real”的有態(tài)度的企業(yè)。
![]() ![]() ![]() ![]() |